2009年2月4日 星期三

[Interview] 生祥,和土地作伴的人


圖片:2008末冬藏之夜第三回@河岸留言西門紅樓展演館


PutsSound這次邀請了許多相當棒的樂團一起參與演出。我們將藉由訪談的形式,告訴大家這些音樂人的現況。第一炮是即將發行新專輯「野生」的生祥!


生祥 @ PutsSound 捌
2009.02.21(六)高雄ATT藝文展演空間

採訪:秋、愛咖咖
撰稿:愛咖咖

訪問生祥的文章有好多好多,但光是介紹一個樂手/一組團隊/幾張專輯也沒辦法用短短的篇幅勾勒出完整的一個人,我猜想大多數人對生祥的印象是:發揚客家文化的歌手?美濃反水庫以及社會運動常客?觀子音樂坑、交工樂隊的成員?得過很多金曲獎?拒領金曲獎?把獎金捐給楊儒門還有什麼搞不清楚的協會?

我想把這些刻板印象通通打上一個紅色的大叉叉,有時候不正確的印象遠比完全不知道還要糟糕。那麼,準備看「我」眼中的林生祥了嗎?

與社會運動的連結-搖滾樂能不能改變世界?

第一次聽生祥一個人拿把民謠吉他唱歌是在一場反WTO的活動,一首獻給楊儒門的「後生,打幫」馬上讓我紅了眼眶,這場表演也開啟我對社會議題的關懷,所以一直以來我對「用搖滾樂改變世界」抱持一種綺麗的幻想。

對生祥來說,音樂在社會運動的現場是最能夠號召群眾起身反抗的武器,簡單強烈直竄人心,所有的感動都在一瞬間迸發,所以他從不吝嗇出現在他認為公平正義的集會活動中,從反美濃建水庫一直到現在,經常可以在像是野苺開唱、小地方人權音樂祭等場合看到他的身影,簡簡單單就一把民謠吉他,還有他那以客家文化為資產特殊的唱詠方式。

他說年輕的時候參加社會運動使他生命的閱歷、看人以及世界的角度變得立體,補充了強大的創作能量反射在音樂作品上,也因此早期在觀子音樂坑、交工時期的聲音是比較慷慨激昂的,現在少了憤怒和吶喊,轉而用比較隱性、內斂的方式唱歌,所以可以很明顯在「菊花夜行軍」和「我等來唱山歌」聽到高漲的情緒,到了「臨暗」和「種樹」時,摸索出另一種安靜卻更強大回歸生命的沉穩力量。回過頭去看那段和社會掙扎的歷史,現在的他不認為音樂有能力主導世界的改變,他認為那樣的想法太過簡約和天真,對於捷克宇宙塑膠人所引發的「絲絨革命」,他覺得那只是剛好在社會反動的基礎點上作為一個引爆的火苗,真正可以支撐引爆的力量應該更為深層、壓抑,因此若能讓音樂回歸生命的本質,從生活的基礎開始反省,可以將音樂的能量放得更長更開闊,而這股能量將會是支撐社會運動的原動力。

我在這樣的談論中感受到這幾年來週遭事件的滄桑,懷抱一個美麗的遠景,卻發現人不是原本所想的那麼簡單,每種善有不同善的展現,單獨的善和聚合在一起的善有不同的美,但常常聚合的善會脫離自己以為的那樣使它失去原本的樸實美好,於是與其強迫聚集,不如放慢速度,跟著自己的腳步聲數拍子,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

身為音樂人

受到桌球國手蔣澎龍的感召而將音樂立訂為一生的志業,這種信念和執著表現在他對音樂的態度上,他非常認真看待自己身為音樂人的角色,他說對創作者而言,建立自己的風格遠比每天不斷練習吉他技巧來得重要,但他並不因此就荒廢技術的提升,遠赴日本和大竹研、平安隆學習音感和吉他的技巧。他認為要一直不斷突破創作上的瓶頸,追求新的事物並將之與自己音樂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儘管要將新的元素輸入到身體裡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也因為這樣不斷的練習和反省,使他在演出的時候能夠很快的進入狀況,他說這是對自己也是對觀眾一種負責的態度。

他不特別強求在固定的時候寫出一定數量的音樂,他說「通常我的創作是等靈感來了,有好的想法再去做」。在音樂這個領域他覺得很快樂,但他強調這種快樂的意義在於能夠承擔別人在音樂上不能承擔的痛苦,看到並承受痛苦的同時,關於人的各式各樣的層面才可以更寬廣的發展。他做音樂不是要發揚客家文化,客家文化只是他所握有的資產,他的創作是超越語言的,在了解歌詞涵意感動的同時,也可以被那樣的旋律觸碰。

從音樂回歸生活

生祥強調音樂並不是他生活的全部,創作、唱歌、演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音樂是他和社會對話的媒介,相對而言,社會也是他創作的來源,看電視、與人交談,不斷延伸生活的觸角來補充創作的能量耗損,「種樹」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對應台灣媒體所呈現出的社會亂象,「種樹」以安靜的聲音傳達平靜也是一種力量。

不喜歡受到太多媒體的關注,將公/私領域嚴格的區分開來,他說如果要他講八卦給別人聽,把自己和家人的私生活搬到大眾的眼前,還不如把時間拿去打桌球。他覺得自己的音樂只是單純的從美學的角度出發,盡心創作和演出,除此之外的事情就超出他要努力的範圍,因此他從來不知道他的音樂影響了哪些人,但是提到那些單純、恰恰好只是喜歡他的音樂,不會干擾他生活,有自己的生活態度,知道他是怎樣做音樂的那些人,他覺得非常幸運也非常驕傲有這樣喜歡自己音樂的人。

不必透過很多社會學的理論去批判和質疑資本主義社會帶給我們的迫害,生祥只是直接在生活中靜靜的追求他想要的,看似溫文其實堅持,安分的過生活,專注於成為一個對得起自己也對得起別人的人。

新專輯「野生」

生祥不願意講太多新專輯的內容,他開玩笑的說自己也不知道專輯最後會變成什麼樣子,不孤執追求完美而是拿捏找出平衡,他並不是一個絕對的理想主義者,認為太過追求完美反而使事情沒有辦法順利完成,有時候因為現實上的考量接受缺陷的存在,也是一種訓練,不單單只是對自己的交代而已。

生祥提到台灣人的音樂除了原住民的文化普遍缺少舞蹈所帶來的節奏感,於是在大大樹這樣開放的環境中,他有機會不斷和不同的文化發生碰撞、激盪,在大大樹年終的演出活動「冬藏之夜」,我就是被這樣的融合感動著,第一次見識什麼是衝撞聽覺的界限,將原住民、客家、美國藍調、中國古典樂器等不同的聲音溫柔的結合在一起。三月,生祥即將發行新的專輯「野生」,他偷偷透露這張專輯融合巴西以及非洲的音樂節奏,害羞的表情(因為一貫低調的個性)聲音卻堅定又充滿自信的告訴我們,他很清楚知道新的這張專輯會超越過去,因為他知道自己在挑戰什麼。

和土地的連結

從捍衛土地、離鄉背景思念著故鄉,到現在生祥的音樂緊緊貼著土地,他說因為離家的經驗,使他能夠用不一樣的視野去看待故鄉,在故鄉有衝突、有和諧,有不懂自己在做什麼的家人剪貼藝人明星「後悔踏上演藝圈這條不歸路」的簡報誤解他,也有和他談心聊天用最純樸的眼光看待社會問題的親人,有看著楊儒門的新聞說「這個後生替我們出了一口氣」的母親,討論不使用瘦肉精因為不養自己不敢吃的豬。這塊土地靜靜的包容、接納所有人,包括離開家鄉的人們,土地安份的守著祖先遺留下來的文化以及所有生活的記憶,也是因為故鄉,在美濃這塊土地,孕育出林生祥這樣的人,生產出關於土地、關於人的許多故事。

想看完整的訪談內容可以看這邊
關於一場午後的對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